光源發出的光量,單位為"lm(流明)"。
光源發出的每單位立體角通光量。光源相關數量。
單位為cd (candela) =lm/sr (立體角)。
表示被光源照亮時的物體表面亮度。
單位是lx (lux) = lm/m2. "m2" 指物體表面積。
光源的單位發射表面上的光強,該數量與光源有關。
單位是 nit = cd/m2 or stilb = cd/cm2.
使用色溫K(開爾文)表示光源發出光線的光譜能量分布。數值小,則光源偏紅色。數值大,則光源偏藍色。使用色溫轉換濾鏡易于調節光源色溫。
阻擋玻璃、金屬、液體表面反射出的過強和有害光線的濾光鏡。
也被稱作灰色濾光鏡。是一種只減少光量、但不會影響顏色重現的濾光鏡。
調節色溫的濾光鏡,波長可選。
用于漫射光源發出的光線和減少發光不規則的濾光鏡。
透過可見光、但不會透過紅外線的濾光鏡。有兩種不會透過紅外線的濾光鏡:吸收紅外線的熱吸收濾光鏡(或降溫濾光鏡);使用多層膜反射紅外線的冷濾光鏡。
使用例如PET膜層壓的微型格柵膜結構,使漫射光線更平行。
燈泡填充氣體中摻有痕量鹵素的白熾燈。鹵素循環可避免燈泡壁發黑。與普通白熾燈相比,光輸出和色溫穩定,衰減小。
具有強大顯色性能和高光強的燈泡,使用各種金屬鹵素化合物(金屬鹵化物)和水銀發射光線。
發光二極管(LED)----一種半導體元件,使用定向電流流向有半導體PN結的結晶物質,該物質產生能量并將其以光線的形式射出。
基本原理于20世紀早期發現。試驗確認:對碳化硅施加電流時,它會發出光線。
在該研究之后,我們于1960年代后期了電流技術。首先研制出紅色和綠色光源,而后于1970年代成功研制出黃色光源,最后于1993年研制出藍色光源,1996年研制出白色光源。
即使無限大阻抗或負載電壓發生變化,電源也能提供恒定電流。
即使零阻抗或負載電壓發生變化,電源也能提供恒定電壓。
R.單位是歐姆(Ω)。表示電流通過難度的度量。R = V/I
電路中有電流時,如果每減小1A(安培)電流時的電壓降為1V(伏特),則電阻為1Ω。
這是指接收透過光纖截面的光線特性。該值由構成光纖的芯部和覆層折射率決定。
允許光纖接收光線的角度。